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黑鸡苗养殖过程中,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

双女士    2025-11-17 07:54:41    57次浏览

黑鸡苗疾病预防核心是 “环境净化 + 防疫 + 日常监测”,从源头切断病菌传播,降低发病概率,具体可从以下关键环节落实:

一、养殖环境净化

鸡舍预处理:进苗前 3-5 天,用生石灰(地面撒施,每平方米 200-300 克)+ 剂(如过氧乙酸)喷洒,覆盖地面、墙壁、料槽、饮水器等,通风晾干后再进苗,彻底杀灭残留病菌。

日常定期:每周对鸡舍及周边环境 1-2 次,饮水器、料槽每天清洗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避免粪便、残留饲料滋生。

严格隔离防护: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养殖区域,饲养员进入前需换鞋、;鸡舍门口设置池(定期更换液),避免交叉感染。

二、按程序落实疫苗接种

制定免疫时间表:1 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7 日龄接种新城疫 - 传染性二联苗(滴鼻或饮水);14 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饮水);30 日龄加强新城疫疫苗接种,具体可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调整。

规范接种操作:接种时确保疫苗剂量准确,饮水接种前需停水 2-3 小时,保证所有鸡苗都能均匀饮到疫苗;接种后观察 24 小时,及时处理过敏或异常个体。

三、强化日常养殖管理

控制温湿度:1-3 日龄保持 34-35℃,每周降 2-3℃至 25℃左右;湿度维持在 60%-70%,湿度过高易引发球虫病,过低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增加发病风险。

保证营养均衡:饲喂优质全价料,避免用发霉、变质饲料,后期搭配青饲料时需清洗干净,防止携带病菌;定期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或电解质,提升鸡苗。

合理控制密度:1-10 日龄每平方米 30-40 只,随日龄增长逐步降低,40 日龄后每平方米不超过 10 只,避免密度过高导致采食不均、体质下降,增加病菌传播概率。

四、实时监测异常情况

每日巡查观察:每天早晚观察鸡苗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正常粪便呈黄褐色成形状,若出现绿色稀便、带血便或白色石灰样便,需及时隔离病鸡。

及时处理死淘鸡:发现死亡鸡苗立即移除,深埋或焚烧处理,避免尸体腐烂污染环境;对病鸡单独饲养,排查病因并对鸡舍局部强化。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32098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