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屋顶光伏施工中,电气系统安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刘经理    2025-10-30 07:07:15    26次浏览

屋顶光伏电气系统安装的核心是严防触电、杜绝短路、确保绝缘,需重点关注电缆敷设、设备接线、接地保护、防倒送电四个关键环节,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电气事故。

1. 电缆敷设:严控绝缘与防护,避免破损漏电

屋顶环境存在暴晒、雨水、踩踏等风险,电缆敷设需做好物理防护与路径规划,防止绝缘层破损导致漏电。

电缆选型与防护:必须使用光伏专用耐候电缆(具备 UV 抗老化、耐高低温特性,绝缘等级≥1000V),禁止用普通电线替代;电缆敷设时需穿阻燃 PVC 管或镀锌钢管保护,管卡间距≤1.5 米固定,避免电缆悬空或被支架、组件挤压;穿越屋顶女儿墙、通风口时,需在管口套橡胶护圈,防止管壁划伤电缆绝缘层。

路径规划与固定:电缆路径需避开屋锐构件(如金属支架棱角)、高温区域(如排气管),与屋顶防水卷材接触处垫橡胶垫,防止电缆摩擦破坏防水层;直流电缆(组件串)与交流电缆(逆变器至配电箱)需分开敷设,间距≥10cm,交叉时需用绝缘隔板隔离,避免交流信号干扰直流侧,引发绝缘击穿。

接头处理:屋顶电缆接头需集中在配电箱或防水接线盒内,禁止在露天环境直接对接;接头制作时,剥线长度需匹配端子规格(避免铜芯外露),压接后缠绕 3 层阻燃防水胶带 + 1 层热缩管,确保防水等级达到 IP67;完成后用万用表检测通断与绝缘电阻(≥500MΩ),防止虚接或短路。

2. 设备接线:规范操作顺序,避免极性接反

逆变器、配电箱是屋顶电气系统的核心,接线顺序与极性错误易导致设备烧毁或触电,需严格按流程操作。

接线顺序:遵循 “先直流、后交流,先断电、后接线” 原则。先连接组件串至逆变器直流侧(注意正负极性,逆变器直流端标有 “+”“-” 标识,需与组件串输出端对应),再连接逆变器交流侧至配电箱;所有接线前必须断开逆变器电源开关、配电箱总开关,并用验电笔确认无电后再操作。

极性核对:组件串接线前,用万用表测量开路电压(如 20 块组件串联,单块电压 36V,总电压约 720V),确认正负极无误后再接入逆变器;若接入多组组件串,需确保每组电压、电流一致,禁止不同规格组件串混合接入同一逆变器直流端口,避免组间环流导致过载。

力矩控制:接线端子需用扭矩扳手按设备说明书要求拧紧(如逆变器直流端子扭矩通常为 8-12N・m),禁止用力过猛损坏端子,或拧力不足导致接触不良;拧紧后轻拉电缆,确认无松动,防止端子发热烧蚀引发火灾。

3. 接地保护:覆盖关键设备,确保接地可靠

屋顶电气设备易受雷击或静电积累,需做好可靠接地,防止设备漏电或雷击损坏。

接地范围与材料:逆变器、配电箱、光伏支架、组件边框均需单独接地,接地干线采用≥6mm² 铜芯电缆,支线采用≥4mm² 铜芯电缆;接地极需埋设在屋顶非承重区域(或利用建筑原有接地网),接地电阻需≤4Ω,若接地电阻不达标,需增加接地极数量(间距≥5 米),或在接地极周围敷设降阻剂。

接地连接:接地端子需进行除锈处理,涂抹导电膏后再接线,禁止直接接在生锈的金属支架上;支架接地需采用专用接地夹(而非焊接),便于后续维护;所有接地连接点需用防水胶带包裹,防止雨水侵蚀导致接触不良,定期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复测,确保接地持续有效。

防雷保护:配电箱、逆变器输入端需加装光伏专用浪涌保护器(SPD,额定电压匹配系统电压),SPD 接地端直接接接地干线,且接地线长度≤1 米,避免接地线过长导致雷击时电压降过大,失去防雷效果。

4. 防倒送电与绝缘检测:杜绝反向供电触电

屋顶电气系统需对接电网,调试阶段需严防电网电倒送或组件发电导致的意外触电,需做好断电管控与绝缘检测。

防倒送电措施:并网前,配电箱内并网断路器需处于断开状态,并悬挂 “调试中,禁止合闸” 警示牌;逆变器交流侧接线时,需先断开电网侧开关(如小区配电室对应开关),并用验电笔确认交流端无电后再接线;调试时若需断开组件串,需先覆盖组件遮光(或断开前端组件接线),避免组件发电产生开路电压,导致触电。

绝缘检测:系统接线完成后,需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摇表)检测直流侧(组件串至逆变器)、交流侧(逆变器至配电箱)的绝缘电阻,要求≥500MΩ;若绝缘电阻不达标,需排查电缆是否破损、接头是否短路、组件边框是否漏电,修复后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通电。

通电调试:首次通电时,先合上组件串直流开关,观察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是否正常(与设计值偏差≤5%),再缓慢合上逆变器交流开关,禁止同时闭合所有开关;调试期间安排专人监护,若逆变器报 “过压”“短路” 故障,需立即断开所有开关,排查故障后再重新通电,禁止强行合闸。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982095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