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少儿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框架

任女士    2025-10-22 08:05:44    29次浏览

礼仪教育需覆盖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景,形成的素养体系:

家庭礼仪:奠定礼仪根基

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课堂,重点培养孩子对家人的尊重与责任。包括日常问候(早晚安、出门 / 回家告知)、餐桌礼仪(不挑食、不抢菜、饭后帮忙收拾)、长辈相处(不顶嘴、主动关心、恰当称谓)、家庭分工(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自己的房间)等,核心是让孩子懂得 “家人之间也需要礼貌与包容”。

社交礼仪:搭建沟通桥梁

聚焦孩子与同伴、陌生人的互动,培养友好沟通的能力。核心包括礼貌用语的灵活使用(“请”“谢谢”“对不起” 的场景化运用)、倾听习惯(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眼神专注)、分享与合作(主动分享玩具 / 想法,学会协商配合)、拒绝与接纳的艺术(礼貌回应邀请,不伤害他人感情),以及基本的肢体礼仪(微笑、适度拥抱、挥手告别)。

公共礼仪:适应社会规则

培养孩子在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做到不影响他人、爱护公共环境。主要涵盖:保持安静(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不大声喧哗)、遵守秩序(排队不插队、上下楼梯靠右行)、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共设施)、特殊场景礼仪(做客不随意翻动他人物品、待客主动迎接、公共交通上礼让老弱)。

个人礼仪:塑造良好形象

关注孩子的自身仪容与行为细节,体现自我尊重。包括保持整洁(勤洗手、剪指甲、整理衣物)、着装得体(根据场合选择衣服,不穿睡衣进公共场合)、言行得体(不说脏话、不做恶作剧、站坐有姿),让孩子明白 “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尊重”。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8919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