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并非单一功能工艺,而是为 PCB 提供多维度性能支撑,具体可分为以下 4 类:
实现电路导通:在基板(如环氧树脂玻璃布)表面沉积铜层,形成导电线路;对多层板的 “过孔”(Via)内壁电镀,连通不同层的电路(即 “孔金属化”),这是多层板导通的关键。
增强电流承载:基础化学沉铜层(厚度通常仅 0.5-1μm)无法满足大电流需求,通过电镀将铜层加厚至 15-35μm(根据电流等级调整),避免线路因过热烧毁。
提升表面性能:
抗腐蚀:在铜层表面电镀镍(5-10μm)、金(0.05-1μm),隔绝空气与湿气,防止铜氧化;
耐磨性:金、镍层硬度高于铜,可耐受插拔(如连接器焊点);
可焊性:部分场景电镀锡(5-15μm),降低焊接温度,保障焊点可靠性。
优化工艺适配性:例如 “图形电镀” 中,先电镀加厚线路铜层,再以电镀层为 “保护层” 蚀刻多余基材铜,避免线路在蚀刻中被过度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