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DNA鉴定哪年开始的?带你了解DNA鉴定

岳主任    2025-08-27 10:47:53    22次浏览

NA鉴定技术的起源可追溯至1984年,其核心是英国遗传学家亚历克·杰弗里斯(Alec Jeffreys)发现的“DNA指纹”技术。1985年,该技术首次应用于实际案例,标志着DNA鉴定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一、DNA鉴定的起源:从发现到首次应用

1984年9月,杰弗里斯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的实验室中,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发现:每个人的DNA序列中,某些重复片段的长度和排列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除同卵双胞胎外,几乎),如同“指纹”般可用于身份识别。他将这一现象命名为“DNA指纹”(DNA Fingerprinting),奠定了DNA鉴定的理论基础。

1985年,英国发生一起移民纠纷案件:一名加纳女性声称两个孩子是她与英国丈夫所生,需证明亲属关系以获得英国居留权。杰弗里斯团队通过分析母子及疑似父亲的DNA样本,首次用“DNA指纹”技术确认了亲子关系,这是DNA鉴定在人类身份识别中的首次成功应用。同年,该技术又被用于解决一起谋杀案(英国莱斯特郡“纳伯勒谋杀案”),通过比对犯罪现场DNA与嫌疑人样本,终锁定真凶,推动了DNA鉴定在司法领域的普及。

二、亲子鉴定的原理

应用医学、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理论和技术,判断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否有亲生关系。亲子鉴定又称亲权鉴定、父权鉴定。通过DNA检测分析来做亲子鉴定,其原理来自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DNA是人类遗传的基本载体,DNA遗传标记通过遗传终身不变。DNA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 色体上,人类为维持种族的延续,必须把他们的遗传信息(DNA)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每个人体细胞有23对(46条)成对的染色体,其分别来自父亲和母 亲。夫妻之间各自提供的23条染色体,在受精后相互配对,构成了23对(46条)孩子的染色体,如此循环往复构成生命的延续。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除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核苷酸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 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三、关键技术突破:让鉴定更、

DNA鉴定的普及离不开后续技术的革新:

·PCR技术(1983年):由美国科学家卡里·穆利斯(Kary Mullis)发明,可快速扩增微量DNA(即使样本仅含几个细胞),解决了早期样本量不足的难题。

·自动化测序(1990年代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DNA片段分析从人工电泳升级为自动化检测,大幅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误差率可低至百万分之一)。

·STR分型技术:目前主流的鉴定方法,通过分析13-20个高多态性STR位点,即可实现个体识别,并被全球法医系统广泛采用(如美国CODIS数据库、中国国家DNA数据库均基于STR分型)。

DNA 鉴定技术自 1985 年诞生以来,从初的理论发现到如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确认亲子关系及解决诸多问题的方式,成为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持续推动着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915715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