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古籍的日常保护方法

赵女士    2025-08-14 03:23:01    26次浏览

日常保护是防止古籍受损的道防线,重点在于控制保存环境、规范使用方式,延缓老化和损毁速度:

1. 环境控制:营造稳定的保存条件

温湿度调节

古籍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易受温湿度影响:高温加速纸张老化,高湿导致霉变,干燥则使纸张脆化。

理想环境:温度控制在 14-24℃( 18℃左右),相对湿度 45%-60%( 50% 左右)。

调节工具:使用恒温恒湿空调、除湿机(潮湿地区)、加湿器(干燥地区),库房安装温湿度记录仪实时监控。

避光与防紫外线

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纸张纤维和墨迹,导致纸张泛黄、变脆,字迹褪色。

存放要求:古籍库房或书架应避免阳光直射,采用无紫外线的 LED 灯或白炽灯照明,且照明时间不宜过长。

包装防护:用深色无酸纸函套、棉布书套或木质书盒存放古籍,隔绝光线和灰尘。

防虫与防霉变

古籍易受虫蛀(如衣鱼、书虱)和霉菌侵害,尤其在潮湿环境中。

防虫措施:

定期通风(每月 1-2 次,避免潮湿天气通风),库房角落放置天然樟脑(需用透气纸包裹,避免直接接触古籍)或除虫菊酯类环保驱虫剂(避免化学污染)。

每年春季(虫类活跃期)对古籍进行一次检查,发现虫蛀痕迹及时隔离处理。

防霉措施:

保持环境干燥,避免古籍堆叠过密(预留空隙通风),禁止在库房内饮水、存放食物。

对曾霉变的古籍,需先经低温冷冻(-20℃以下,持续 48 小时)杀灭霉菌孢子,再进行干燥处理。

防机械损伤

古籍纸张脆弱,需避免物理性损坏:

取放时轻拿轻放,避免单手抽拉(易导致书脊断裂),厚重古籍需双手托举。

翻阅时使用专用竹制或牛角制 “书拔”(避免手指直接接触纸张),禁止折角、涂改、批注(除非是古籍原有的批注)。

存放时直立或平放(平放时堆叠高度不超过 30 厘米,避免压损下层书籍),书脊朝外,避免挤压变形。

2. 载体加固:增强古籍耐久性

纸张脱酸

古籍纸张多为酸性(因木材制浆、长期保存中吸收空气中的酸性物质),酸性会加速纤维素分解,导致纸张脆化。

方法:对整体偏酸性的古籍,采用 “乙醇溶液浸泡法”“缓冲溶液喷雾法” 等进行脱酸处理,中和酸性并形成碱性保护层(如碳酸钙),延长纸张寿命。

适用场景:批量处理轻度酸化的古籍,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液体损坏墨迹。

封装与装帧加固

对散页、脆弱的古籍,用无酸纸制作 “护叶”(夹在书页间)或 “书套”,增强纸张强度,防止撕裂。

对装订松动的线装书,重新用棉线或丝线装订(沿用传统 “四目骑缝”“坚角” 等技法),避免书页脱落。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850009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