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停车场收费系统的工作流程围绕车辆 “入场 - 停放 - 出场缴费” 三个核心环节展开,通过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协同,实现自动化管理。以下是详细流程:
一、车辆入场阶段
触发识别
车辆驶入停车场入口通道时,地面的地感线圈、雷达或红外传感器被触发,系统唤醒入口处的车牌识别摄像机和补光设备(夜间或光线不足时)。
身份识别与记录
高清摄像机拍摄车牌图像,通过 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提取车牌号,与系统数据库比对。
系统同步记录入场时间、车牌号、车辆类型(如小型车、新能源汽车等)。
权限判断与放行
若为授权用户(如月卡、年卡用户):系统验证车牌在授权列表中,自动抬升道闸,入口显示屏提示 “欢迎回家,剩余车位 XX 个”。
若为临时车辆:系统生成临时入场记录(无权限绑定),道闸开启,显示屏提示 “欢迎光临,请注意停车时长”。
若识别失败(如车牌污损、逆光):系统触发语音提示 “请手动输入车牌” 或弹出临时卡机,用户取卡后道闸放行(后续凭卡出场)。
二、停车过程(可选辅助功能)
车位引导
车辆入场后,系统通过车位传感器(红外、超声波)实时检测空余车位,入口大屏显示 “剩余车位 XX 个”,通道指示灯(绿色为空闲、红色为占用)或导航屏引导车辆至目标车位。
反向寻车(部分系统支持)
用户停车后,系统记录车辆停放位置(结合摄像头或车位编号)。用户返回时,可在停车场查询终端输入车牌号,或通过手机 APP 扫描二维码,系统显示车辆位置及步行路线(如 “您的车在 B 区 32 号车位,沿当前路线直行 50 米左转”)。
三、车辆出场与缴费阶段
出场识别与费用计算
车辆驶入出口通道,触发传感器后,出口摄像机再次识别车牌,系统自动调取该车辆的入场记录,计算停车时长(出场时间 - 入场时间)。
费用核算
系统根据预设计费规则(如 “首小时 5 元,后续每小时 3 元,24 小时封顶 50 元”“新能源汽车首 2 小时免费” 等),自动计算停车费用,并在出口显示屏同步显示 “停车 3 小时 20 分,应付 11 元”。
缴费与放行
自动扣费:若用户开通 “无感支付”(车牌与微信 / 支付宝绑定)或车辆安装 ETC,系统验证到账后,道闸立即抬升,无需停车。
主动支付:用户通过出口终端扫描二维码(微信 / 支付宝),或在人工收费岗亭现金 / 刷卡支付,支付完成后系统收到到账信号,道闸开启。
异常处理:若费用未结清(如支付失败、临时卡丢失),系统触发报警,道闸保持关闭,需管理人员现场处理(如核实车辆信息、补缴费)。
数据更新
车辆离场后,系统自动更新停车场剩余车位数,并将本次停车记录(入场时间、出场时间、费用、支付方式等)存入数据库,供管理后台统计。
总结
整个流程以 “车牌识别” 或 “临时卡” 为核心身份标识,通过 “自动识别 - 规则计算 - 便捷支付” 的闭环,实现从入场到出场的全自动化管理,大幅减少人工干预,提升通行效率(单车道每分钟可处理 6-8 辆车,远超传统人工收费的 2-3 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