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底座与框架搭建
材料选择:根据模型大小选木质底板(中小型)、铝合金框架 + 多层板(大型),确保承重能力(尤其带地形或动态组件的模型)。
处理细节:底座边缘用亚克力或金属条封边,表面打磨光滑并刷漆(通常深色,避免反光影响观察)。
2. 地形地貌制作
基底塑造:
简单地形:用泡沫板堆叠,通过切割、打磨形成坡度,用胶水固定层间;
精细地形:用石膏混合纤维(增加强度)浇筑,或用 3D 打印堆积层(适合复杂等高线),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
地表纹理处理:
山地 / 荒地:涂胶水后撒上不同颜色的地形粉(棕、黄),用喷胶固定;
绿地:粘贴仿真草皮(大面积)或点植草粉(细节区域);
水域:浇筑环氧树脂(模拟水面反光),或铺设蓝色亚克力板(静态水域),边缘用白色颜料勾勒浪花效果。
3. 建筑与设施制作
建筑模型:
标准化建筑:用 ABS 板激光切割墙体、屋顶,拼接后喷漆(根据设计图调色);
复杂建筑:3D 打印(PLA 或树脂材料),打印后去除支撑,打磨上色;
传统建筑:用桦木片制作屋顶瓦片、木质结构,雕刻窗格等细节。
配套设施:
道路:用灰色 PVC 板切割成型,粘贴反光贴纸模拟车道线,边缘用白色漆画人行道;
小品:路灯(亚克力棒 + LED 灯珠)、树木(铁丝做树干 + 草粉做树冠)、雕塑(黏土塑形后翻模)。
4. 灯光与动态系统(可选)
灯光安装:
建筑内部:在模型建筑内嵌入微型 LED 灯珠,连接导线至底座下的电源;
环境灯光:道路边缘贴灯带,水域下藏蓝色 LED,通过调光器控制亮度。
动态组件:
机械结构:用微型电机驱动旋转展台(展示重点建筑)、升降平台(模拟施工阶段);
互动功能:安装触控传感器,触摸特定区域触发灯光变化或投影讲解(需配合编程模块)。
5. 整体组装与调整
按设计图将建筑、道路、植被等模块依次固定在地形底座上(用热熔胶或硅胶,避免损坏材料);
检查各元素比例是否协调,调整位置偏差,确保整体视觉平衡;
测试灯光、动态系统运行是否流畅,修复接触不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