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捷制造有限公司

怎样判断通信线路避雷器是否需要更换?

孙涵    2025-07-23 02:40:07    0次浏览

判断通信线路避雷器是否需要更换,需结合外观状态、性能参数、使用场景及寿命周期等多维度综合评估,确保其保护功能未失效。以下是具体判断依据和方法:

一、通过外观检查直接判断外观异常通常是避雷器失效的直观信号,发现以下情况需优先考虑更换:

外壳物理损坏

1.外壳出现裂纹、变形、烧灼痕迹(如雷击后表面发黑、熔化),或密封胶开裂导致内部进潮、进灰(尤其户外避雷器)。此类情况会直接破坏绝缘性能,可能导致浪涌时无法正常泄流,甚至引发短路。

2.接线端子严重氧化、锈蚀或断裂,打磨后仍无法可靠连接(接触不良会导致信号衰减,或浪涌时接触电阻过大,失去保护作用)。

状态指示异常

1.带指示灯的避雷器(如绿色正常、红色故障)显示故障状态(红色常亮或闪烁),说明内部保护元件已动作失效(如压敏电阻击穿、气体放电管导通后无法复位)。

2.指示灯不亮(排除电源问题后),可能是指示电路损坏或元件整体失效,需进一步检测性能。

二、通过性能参数检测判断(核心依据)需借助专业工具测量关键参数,若偏离标准值则需更换: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情况及判断标准

绝缘电阻

压敏电阻型≥100MΩ;气体放电管型≥1000MΩ

实测值<10MΩ(潮湿环境下<50MΩ),说明内部受潮、击穿或老化

压敏电压(U1mA)

标称值的 ±10% 范围内(如标称 300V,实测 270-330V)

偏差超过 ±20%(如 300V 标称实测<240V 或>360V),元件老化失效

残压值

≤被保护设备的耐受电压(如电话设备≤500V)

残压超过设备耐受电压 10% 以上,无法有效保护设备

通流容量测试

承受标称通流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如 20kA/8/20μs 冲击后参数稳定)

冲击后绝缘电阻骤降、压敏电压异常,说明元件已接近寿命极限

接地电阻

接地端与地网之间≤4Ω(矿用等特殊场景≤2Ω)

接地电阻>10Ω,浪涌能量无法有效泄放,保护功能失效

三、结合使用场景与故障历史判断经历过强雷击或浪涌事件后

1.若线路曾遭受直接雷击或附近发生强雷暴,即使避雷器外观正常,也需检测性能:

1.压敏电阻型避雷器在承受多次浪涌后可能逐渐老化(压敏电压下降);

2.气体放电管型若单次通流超过标称值,可能出现 “性导通”,导致线路短路或信号中断。

通信设备频繁损坏且排查无其他原因

1.若避雷器保护范围内的设备(如交换机、光端机)频繁因浪涌损坏,且排除线路短路、设备自身故障后,需怀疑避雷器失效:

1.可能是避雷器残压过高(无法钳位浪涌电压),或通流容量不足(浪涌能量未被有效吸收),需更换更高规格的产品。

四、根据使用寿命强制更换·通信线路避雷器的设计寿命通常为5-8 年(受环境影响较大:潮湿、高温、多尘环境可能缩短至 3-5 年)。

·即使外观和性能暂时正常,超过设计寿命后也建议更换:元件老化是渐进过程,隐性性能下降可能导致突发保护失效(如雷雨时突然击穿)。

更换的核心触发条件1.外观出现不可修复的损坏(如外壳破裂、端子断裂);

2.性能参数超出标准范围(如绝缘电阻过低、压敏电压偏差过大);

3.经历强雷击后性能异常,或保护范围内设备频繁因浪涌损坏;

4.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寿命。

更换时需注意与原避雷器参数匹配(额定电压、通流容量、阻抗等),并重新检测接地系统,确保新设备安装后可有效发挥保护作用。

店铺已到期,升级请联系 18670343956
联系我们一键拨号1509332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