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楼拆除是系统性工程,需遵循严格流程,避免违规操作或事故,核心步骤如下:
1. 前期评估与审批
房屋鉴定: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如住建部门认可的鉴定单位)对旧楼结构性、危险性进行评估,出具《房屋鉴定报告》,明确是否符合拆除条件。
规划与立项: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片区更新方案,由建设单位(如政府部门、开发商)向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申请项目立项,明确拆除范围、后续土地用途等。
审批手续办理:需向住建、城管、环保等部门申请多项许可,包括《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拆除工程专项)、《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环保备案(针对扬尘、噪声污染防控)等;若涉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还需完成征收决定、补偿安置协议签订等法定程序。
居民 / 商户安置:若旧楼为住宅或经营性建筑,需提前制定安置方案(如实物安置、货币补偿、临时过渡住房),与产权人达成一致并完成搬迁,避免 “强拆” 引发纠纷。
2. 拆除前准备
现场勘查与方案设计:拆除单位需实地勘查旧楼结构、周边环境(如邻近建筑距离、地下管线分布、交通流量),制定详细拆除方案,明确拆除方法、设备选型、防护措施、工期计划等。
断水断电断气:协调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单位,切断旧楼的各类管线连接,避免拆除过程中发生漏水、触电、燃气泄漏等事故。
场地围挡与警示:在拆除区域周边设置硬质围挡(高度通常不低于 2.5 米),张贴警示标识(如 “禁止入内”“注意”),划分施工区与非施工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设备与人员准备:根据拆除方案配备设备(如挖掘机、破碎机、起重机)和专业人员(如拆除工、员、监理),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如高空作业规范、应急处理流程)。
3. 拆除施工阶段
根据旧楼结构、周边环境、规模等差异,拆除方法分为三类,需针对性选择:
拆除方法 适用场景 核心特点 注意事项
机械拆除 6 层以下砖混 / 框架结构、周边空旷无敏感建筑 效率高(依赖挖掘机、液压剪等设备)、成本较低 避免机械碰撞邻近建筑;破碎时控制扬尘(洒水降尘);禁止超载作业
人工拆除 低层建筑(1-3 层)、结构复杂(含历史构件) 灵活性强,可保留需回收构件(如木材、门窗) 高空作业需系带;设置临时支撑防止结构坍塌;工具需定期检查防脱落
爆破拆除 高层 / 超高层旧楼、周边有足够距离 速度快,适合大规模拆除,但技术要求 需由专业爆破公司实施;提前报备公安部门;爆破前疏散周边人员、保护邻近建筑
无论哪种方法,施工中需全程监控(如结构稳定性、设备运行状态)、环保(如噪声控制在昼间≤70dB、夜间≤55dB,扬尘通过雾炮机抑制)。
4. 拆除后收尾
建筑垃圾处理:对拆除产生的废弃物(混凝土块、钢筋、砖瓦、木材等)进行分类分拣,其中钢筋、木材可回收再利用;混凝土块经破碎后可作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墙体材料等,减少填埋量。
场地清理与平整:清除残留杂物、渣土,对场地进行土方平整,修复被破坏的地表植被或硬化层,确保场地符合后续规划使用标准(如建设新建筑需达到地基承载力要求)。
验收与归档:由住建、环保等部门对拆除工程进行验收,重点检查规范执行、环保达标、废弃物处理等情况,验收合格后归档相关资料(如拆除方案、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