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预处理阶段
拆解与分类:
人工或机械拆解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如电容、芯片),分类回收可再利用的零部件。
按电路板材质(单 / 双面板、多层板)、金属含量分级。
破碎与分选:
破碎:通过破碎机将电路板粉碎至毫米级颗粒,使金属与非金属分离。
分选:
物理分选:利用振动筛、气流分选机分离不同粒径颗粒;磁选法分离铁磁性金属(如铁、镍);涡流分选分离非铁金属(如铜、铝)。
静电分选:利用金属与非金属颗粒带电性差异分离(如铜粒与玻璃纤维)。
2. 金属提取阶段
湿法冶金(化学法):
酸浸:用硫酸、盐酸或氰化物溶液溶解金属,通过置换、电解等方式提取铜、金等(如氰化法提金、氯化法提铜)。
优势:金属回收率高,适合小规模精细化处理;
挑战:产生酸性废水,需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火法冶金(高温熔炼):
将粉碎后的电路板与还原剂(如焦炭)在高温炉中熔炼,金属熔融成合金,非金属形成炉渣。
优势:处理量大,适合大规模回收;
缺点:能耗高,可能释放二噁英等有毒气体,需配备废气处理设备。
生物冶金(微生物法):
利用(如嗜酸菌)的生物氧化作用溶解金属,适用于低品位原料。
优势:环保、低能耗;
局限:反应速度慢,目前处于实验室或小规模应用阶段。
3. 非金属材料回收
玻璃纤维与树脂:
破碎分选后的非金属粉末可作为填料,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如混凝土、塑料复合材料)、再生塑料颗粒等。
部分企业通过热解技术将树脂分解为气体或液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