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中国卖家注册美国公司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仅2025年8月,美国零售贸易企业注册量就达3.6万余家,较年初激增6倍。
这一现象背后,是卖家在平台算法、类目权限、本土信任度和封店风险等多重压力下的集体选择,也反映出在金税四期与CRS 2.0双重监管下,原有“中国主体+隐匿收入”模式已彻底失效。
一、什么是CRS 2.0?为什么它让卖家“藏不住”收入?
CRS(共同申报准则)是由OECD推出的全球税务信息自动交换机制。参与国金融机构需定期向账户持有人所属税务居民国报送其金融账户信息,涵盖余额、收益与持有人身份。
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地区加入CRS,覆盖传统“避税天堂”及主要经济体。
CRS 2.0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将加密资产、电子货币纳入申报;
强化对联合账户、信托、多层架构的尽职调查;
从“形式申报”迈入“实质审核”,系统自动执行身份一致性、实控人穿透、资金路径逻辑审查。
简单来说,你的境外账户、平台收入、资金流向,正在被全球税务系统“实时对账”。
二、真实案例:架构“空心化”引发补税潮
香港公司被认定“无实质”,穿透补税
某厦门家具卖家以香港公司收款,但团队、运营、决策均在境内。税务机关认定其香港公司为“中国税收居民”,追缴企业所得税及滞纳金150万,境外账户遭冻结。
美国公司决策在境内,触发居民企业认定
深圳某卖家注册美国公司运营亚马逊欧洲站,因董事会决议、高管常驻中国,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就其全球所得补税200余万元。
店铺后台IP暴露实控人所在地
境内团队直接登录境外店铺、使用境内手机号注册、公司账户混用……这些“细节”在CRS 2.0系统中均成为判定“实质控制权”的关键线索。
三、合规新思路:从“架构堆叠”到“政策适配”
过去流行的“三主体分工”“1+N资金归集”等复杂架构,在CRS 2.0+金税四期时代已难以为继。跟风注册美国、香港公司若缺乏真实运营实质,反而会成为稽查引爆点。
我们建议卖家从以下路径系统构建合规能力:
✅ 主体实质化
境外公司须配备真实办公地址、至少1名本地员工,确保法律人格独立,避免被认定为“壳公司”。
✅ 运营本地化
店铺后台信息、登录IP、客服体系应归属当地主体,切断与境内运营数据的直接关联。
✅ 税务合规前置化
对无票采购,积极适用综试区“无票免税+核定征收”政策,将企业所得税负降至0.2%—1%;
对有票业务,通过9610/9810等合规模式报关并申请退税;
整体构建“关、汇、税”三流合一的阳光化出口链路。
✅ 数据工具化
使用可直连税务系统的ERP工具,自动同步平台流水与申报数据,做到“每笔可追溯、差异可说明”。
四、未来属于“懂政策、会结构、能落地”的企业
全球税收透明化不可逆转,跨境电商的竞争已从“流量打法”进入“合规打法”。
跟风注册境外公司不是终点,如何在监管框架中找到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的合规路径,才是真正考验。
建议卖家尽快梳理现有主体结构与资金链路,优先借助综试区政策实现境内出口端合规,再逐步优化境外销售端的税务成本。
合规不是成本,而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