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功能适配
基础配置:必备 “分类指引牌”(图文 + 颜色标注,字体≥28 号)、照明(LED 灯,晚上 6 点 - 早 8 点自动开启)、地面防滑垫(避免雨天湿滑);部分小区会增设洗手池(靠近投放区,带按压式水)、临时挂钩(方便居民挂垃圾袋)。
空间预留:若小区推行 “定时投放”,需在亭旁预留≥2㎡的等候区;若有 “积分兑换” 需求,可预留小型设备安装位(如扫码积分机)。
易损部件定期检查(每周 1 次)
机械部件:检查脚踏式投放口的弹簧、杠杆是否卡顿,感应式装置的灵敏度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配件(如弹簧、传感器)。
基础结构:查看亭体框架是否松动、顶棚有无漏水、垃圾桶是否破损,对生锈部位进行除锈、补漆处理,防止腐蚀加剧。
不同场景的需求差异,决定了垃圾分类亭的设计和配置重点,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小区类:优先适配居民日常投放习惯,多为半封闭结构,配备照明、洗手池,部分带智能积分功能;选址需远离居民楼窗户(≥5 米),避免异味、噪音干扰。
广场类:注重与景观协调,外观设计更简洁或融合地域风格(如仿古、现代简约),容量适配人流规模,通常配备防雨顶棚和通风设施,方便行人临时投放。
校园 / 园区类:侧重分类知识引导,亭体显眼位置会张贴趣味分类图解,尺寸根据师生人数调整,部分会分设 “可回收物细分区”(如纸张、塑料、金属),强化环保教育。
材质选购的 2 个避坑细节
厚度达标:无论选哪种材质,框架板材厚度需≥1.2mm(不锈钢)或≥1.5mm(热镀锌钢板),避免因厚度不足导致框架变形(如风吹摇晃、垃圾桶重压弯曲)。
工艺验证:热镀锌钢板需确认 “热浸锌” 工艺(锌层厚度≥85μm),而非 “冷镀锌”(锌层薄、易脱落);不锈钢需认准 304 材质(可用磁铁测试,304 基本无磁性),避免被以 201 不锈钢(易生锈)冒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