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类型:按小区规模与需求划分
类型 核心特点 适用小区
简易投放点 无亭体,仅设 “带分类标识的垃圾桶组”+ 雨棚 老旧小区、户数≤300 户
标准款亭体 封闭 / 半封闭结构,带通风、照明、洗手池 中型小区(300-800 户)
智能款亭体 配备扫码 / 人脸识别积分、满溢报警、监控 新建小区、高端社区
便民综合款 整合快递暂存、旧物交换架等功能 大型社区(800 户以上)
简化分类规则,降低认知成本
现场清晰指引:亭体正面贴 “傻瓜式分类表”,用 “常见垃圾 + 对应类别” 图文配对(如 “矿泉水瓶→可回收物”“剩菜剩饭→厨余垃圾”),避免专业术语;对易混淆垃圾(如外卖盒)单独标注 “先倒汤→盒身冲洗→投可回收物”。
实时人工引导:在早晚投放高峰(如早 7-9 点、晚 6-8 点)安排志愿者或物业人员值守,现场指导分类,及时纠正错误投放,同时收集居民反馈(如 “某类垃圾不知道怎么分”)。
材质选择的 3 个关键参考因素
环境气候:潮湿、多雨、沿海地区优先选 304 不锈钢,避免频繁生锈;干燥、少雨地区可选热镀锌钢板,降低成本。
使用强度:人流密集的广场、小区(易发生碰撞),优先选热镀锌钢板(强度高);人流较少的景区、校园,可根据风格选不锈钢或防腐木。
后期维护能力:物业维护频率低、预算充足,选 304 不锈钢(免频繁维护);维护团队完善、预算有限,可选热镀锌钢板(定期补漆即可)。
以下场景中,木质框架的短板会被放大,不建议使用:
多雨、潮湿地区(如南方沿海城市):高湿度环境会加速木材腐烂、发霉,即使做防腐处理,维护频率和成本也会显著增加。
人流密集的大型小区、商业广场:频繁的碰撞、摩擦易导致木材破损,且垃圾投放量高,渗液、油污污染风险大,难以长期保持完好。
预算有限或维护能力弱的场景:木质框架的初始采购成本(含防腐处理)不低,且后期需定期补漆、检修,若维护跟不上,1-2 年就可能出现明显损坏,反而增加替换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