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除砂器主要基于水力旋流离心分离原理,通过构建高速旋转流场,利用砂粒与钻井液的密度差异,实现固相(砂粒)与液相(钻井液)的快速分离,具体过程分为 4 个关键阶段:
1. 形成旋转流场:为分离提供动力
钻井液经进料系统以 0.2-0.4MPa 的压力,从水力旋流器的切线方向进入腔体(而非轴向)。高速流体撞击旋流器内壁后,沿壁面做螺旋下降运动,形成 “外旋流”(下降流);同时,由于旋转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中心区域形成低压区,带动部分流体做螺旋上升运动,形成 “内旋流”(上升流)。整个流场的旋转速度可达 1000-2000r/min,为后续分离奠定基础。
2. 离心力分离:砂粒与钻井液分层
在高速旋转流场中,砂粒(密度约 2.6-2.8g/cm³)与钻井液(密度约 1.0-1.3g/cm³)因密度差异,受到的离心力不同:
砂粒密度大,受到的离心力远大于钻井液,被快速甩向旋流器内壁,随外旋流沿壁面螺旋下降,最终进入沉砂室,形成 “沉砂”;
净化后的钻井液(含少量细颗粒)密度小,受离心力小,向旋流器中心区域聚集,随内旋流螺旋上升,从顶部的溢流管排出,进入后续的除泥器或钻井液罐,实现循环利用。
3. 二次过滤:提升分离精度
旋流器排出的沉砂并非纯砂粒,仍含有约 30%-50% 的钻井液。为避免钻井液浪费,这些 “砂水混合物” 会直接流入下方的振动筛。振动筛通过高频振动(1800-2800r/min),使钻井液透过 60-120 目的筛网,重新回流至钻井液循环系统;而砂粒(粒径大于筛网孔径)则留在筛网上,随振动逐渐从筛网一端排出,实现 “砂液二次分离”,进一步提升钻井液回收率(回收率可达 85% 以上)。
4. 排砂与监控:确保连续运行
沉砂室中的砂粒堆积到一定量(通过液位传感器监测,通常达腔体容积的 70%-80%)后,控制系统会自动开启排砂阀(气动或电动),将砂粒排出至砂罐或运砂车;排砂完成后,阀门自动关闭,设备继续进入分离状态。同时,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进料压力,若压力过低(低于 0.2MPa),会导致旋转流场速度不足,分离效率下降,此时设备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调整进料参数(如增大泵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