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是一个更为宽泛和系统的概念,通常指音响系统,包括声源设备(如 CD 机、影碟机等)、音频信号动态处理设备(如均衡器、压缩器等)、音频信号放大设备(即功放)和声音还原设备(如音箱)等多个基础设备,共同协作实现音频信号的输入、处理、放大和输出。
HI-FI 功放:以 “音色优美,高度保真” 为宗旨,输出功率一般大都在 2X150 瓦以下,可分为把前级放大器独立出来的 “分体式” 和将前级和后机做成一体的 “合并式”。
预算范围:明确 “核心预算”,避免过度投入
功放音响的价格跨度极大(从千元到几十万),建议按 “音箱占 60%、功放占 40%” 分配预算(音箱对音质影响更大):
入门级(1000-3000 元):适合新手 / 预算有限,满足 “能听、清晰”,如千元内 2.0 桌面套装、3000 元内 5.1 入门 AV 套装。
进阶级(3000-10000 元):追求音质提升,如 5000 元内 HI-FI 套装(功放 + 书架箱)、8000 元内 5.1 中高端 AV 套装。
发烧级(10000 元以上):适合音质发烧友,侧重品牌旗舰型号(如马兰士、天龙的 HI-FI 功放,杰士、KEF 的音箱)。
率是功放 “推力” 的核心,必须与音箱匹配:
关键参数:额定输出功率(RMS)—— 指功放长期稳定工作的功率(如 “2×50W RMS @ 8Ω”,表示 8 欧阻抗下,每声道输出 50W),这是真实可用的功率。
避坑:很多低价功放标 “峰值功率(PMPO)”(如 “2×200W PMPO”),这是瞬间功率,无实际意义,千万别信!
匹配原则:
功放的额定功率 ≥ 音箱的额定功率(建议 1.2-1.5 倍),比如音箱是 “50W RMS @ 8Ω”,功放选 “60-75W RMS @ 8Ω”,既能推满音箱,又不会因功率不足导致失真。
注意:阻抗也要匹配!功放的输出阻抗(如 8Ω)要与音箱的输入阻抗(如 8Ω)一致,否则会导致功率损耗、音质变差(比如 8Ω 功放推 4Ω 音箱,可能过载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