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工艺主要分为三个处理过程:预处理、二次处理与深度处理。废旧电池回收过程中仍有部分电量,所以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主要进行深度放电过程、破碎、物理分选。二次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正负极活性材料与基底发生分离,主要用热处理法、有机溶剂溶解法、碱液溶解法以及电解法等来实现。深度处理是处理过程的关键,主要包括浸出和分离提纯两个过程,对有价值的金属材料进行提取。现如今锂电池回收工业中常用的技术有干法回收和湿法回收等,其中湿法工艺是目前回收废旧锂电池较为成熟的技术,也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工艺。
废旧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上锂电池制造量与消费量的国家,能否利用好废旧锂电池资源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有巨大的意义,为了能够秉持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理念,我国在回收处理这一阶段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义务,这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机遇。
工艺选择决定加工成本差异
湿法回收:需使用化学试剂溶解金属,加工成本较高。例如,磷酸铁锂电池湿法回收单吨加工费约 1.13 万元,三元电池达 1.44 万元。
干法回收:高温处理工艺简单,但能耗高且污染大。磷酸铁锂电池干法加工费约 0.59 万元 / 吨,三元电池为 0.6 万元 / 吨。
生物法:虽环保但技术不成熟,成本远超工业应用水平。
磷酸铁锂电池(LFP)
湿法回收:总成本约 2.93 万元 / 吨(电池包 1.8 万 + 加工费 1.13 万)。
干法回收:总成本约 2.39 万元 / 吨(电池包 1.8 万 + 加工费 0.59 万)。
经济性痛点:锂含量仅 2%,传统回收利润微薄(如单吨利润不足 500 元),需依赖技术突破(如全组分回收)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