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计原则
比例优先:任何情况下,比例准确性是模型的核心(错误比例会导致空间判断偏差);
信息聚焦:根据用途筛选信息(营销模型弱化管线,审批模型必须标注退红线距离);
视觉易懂:用色彩、材质、高度差明确空间关系(如用虚线区分人车分流路线);
适配场景:售楼处模型需考虑客户视角(高度 1.2-1.5 米,方便平视观察),审批模型需便于标注数据(预留空白区域写参数)。
技术趋势与创新应用
随着技术发展,房地产模型设计正从 “静态展示” 向 “动态交互” 升级:
3D 打印 + AR:3D 打印物理模型基础上,通过 AR 叠加虚拟信息(如点击窗户显示日照时长);
BIM 全周期模型:从设计、施工到运维,模型关联建筑数据(如某面墙的保温材料参数),实现 “数字孪生”;
VR 沉浸式体验:客户通过 VR 设备 “走进” 数字模型,直观感受户型空间和社区动线。
常用材料与工具
方案概念模型的材料选择以 “低成本、易加工、能传递概念” 为原则,常见组合如下:
材料类型 特点与适用场景 示例
基础结构材料 支撑模型主体,易切割塑形 泡沫板(轻量、易雕刻)、卡纸(色彩丰富、适合分层)、木板(质感自然,适合大地色系概念)
线条与连接材料 表现结构框架、流线或边界 铁丝(灵活弯曲,模拟曲线)、竹签(直线条,表现框架)、棉线(透明感,表现虚拟边界)
肌理与质感材料 传递表面特性或氛围(如粗糙、轻盈) 麻布(自然肌理,适合乡村项目)、锡纸(金属感,适合现代工业风)、海绵(柔软感,模拟绿地)
透明 / 半透明材料 表现光线穿透、空间叠加或开放性 亚克力板(硬质透明,模拟玻璃)、纱纸(朦胧感,表现光影效果)
常用工具:美工刀、剪刀、热熔胶枪、激光切割机(切割复杂形状)、3D 打印机(快速制作异形构件)。
按技术形态,还可分为:
静态实体模型:传统手工或 3D 打印制作的物理模型,固定呈现某一阶段的规划方案(如城市总体规划实体沙盘)。
动态数字模型:基于 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虚拟模型,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口流动、交通流量、生态变化等动态过程(如用数字模型模拟暴雨后城市内涝的扩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