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产品  >  正文

徐州沙盘模型设计,从框架到成品一步到位

价格:面议 2025-07-29 10:06:01 0次浏览

概念设计模型

用于设计初期的方案推敲,多为抽象或简化表达,侧重空间关系探索,不追求细节还原。材质较灵活(如卡纸、泡沫、铁丝),可快速修改。

例:设计师用泡沫块搭建的建筑形态模型,用于测试楼栋布局对采光的影响。

关键设计原则

比例优先:任何情况下,比例准确性是模型的核心(错误比例会导致空间判断偏差);

信息聚焦:根据用途筛选信息(营销模型弱化管线,审批模型必须标注退红线距离);

视觉易懂:用色彩、材质、高度差明确空间关系(如用虚线区分人车分流路线);

适配场景:售楼处模型需考虑客户视角(高度 1.2-1.5 米,方便平视观察),审批模型需便于标注数据(预留空白区域写参数)。

方案概念模型的核心特点

抽象性与简化性

省略非核心细节(如门窗样式、装饰纹理),用概括性语言(如几何体块、线条、肌理)聚焦核心概念。

例:用倾斜的纸板块表达 “建筑与山地地形的对话”,无需雕刻墙面纹理。

快速迭代性

制作成本低、周期短(从几小时到几天),便于设计师快速修改和测试不同方案。

常用材料:卡纸、泡沫板、木板、铁丝、黏土、3D 打印简易原型等。

探索性与开放性

目的是 “提问” 而非 “结论”—— 通过模型测试空间尺度、光影效果、流线合理性等,为后续深化提供方向。

例:用不同高度的木块摆放楼栋,测试布局对通风和私密性的影响。

跨媒介沟通性

比图纸更直观,比文字更具象,能帮助团队、甲方或评审方快速理解抽象设计概念(如 “流动空间”“垂直社区”)。

城市规划模型的核心功能

空间关系可视化

将文字、图纸、数据中隐含的空间逻辑(如 “职住平衡”“产城融合”)转化为可触摸、可观察的实体,帮助理解各要素(如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的位置与关联。

例:通过模型直观看到 “高铁站与周边商务区的距离是否合理”“城市主干道是否割裂了居住区与学校”。

方案推演与优化

作为规划方案的 “测试场”,通过调整模型要素(如拓宽道路、增加绿地),模拟不同规划策略的效果,发现潜在问题。

例:在模型中移动工业区位置,测试其对城市下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调整公交站点分布,评估对居民出行效率的提升。

多方沟通与共识构建

打破专业壁垒,让政府、设计师、公众、企业等不同主体基于同一 “空间载体” 讨论规划,减少理解偏差。

例:在旧改项目中,用模型向居民展示 “拆迁范围与新建安置房的位置关系”,比图纸更易获得认同。

城市发展预测

结合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等,通过动态模型模拟未来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城市形态变化(如新区扩张、交通网络延伸)。

联系我们 一键拨号1360520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