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票前的准备工作
封存票箱与检查
投票结束后,需当众封存票箱,确保选票在计票前未被篡改或泄露。
检查票箱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开启票箱,清点选票总数(包括有效票和废票)。
准备计票工具
所需物品:计算器、统计表、中性笔、红色 / 蓝色标记笔、胶水 / 订书机(用于粘贴选票存根)、放大镜(如有模糊选票需辨认)等。
提前培训计票人员,明确计票规则、分工(如唱票、计票、监票)和纪律要求。
数据统计与核对
单轮计票结束后:
汇总各候选人得票数,计算有效票总数(应等于或小于实际投票数)。
核对唱票记录与统计表数据是否一致,如有差异需重新核查。
多轮选举(如复选):需分轮次统计,每轮结束后封存当轮选票。
法定计票流程标准化
明确法律依据:以宪法、选举法等法律为准绳,详细规定计票启动条件(如投票结束时间、票箱封存状态)、操作步骤(开箱验票、唱票计票、数据核对)、争议裁决机制等,确保所有环节有法可依。
统一计票规则:
界定有效票与废票标准(如符号清晰度、填写格式、候选人资格),避免模糊解释导致的主观偏差。
规定计票方法(如多数制、比例代表制),提前向公众公示并严格执行,防止临时变更规则。
人员资质与职责分离
计票人员资格审查:
选拔政治中立、无利益关联的人员(如公务员、公证员、第三方机构人员),通过背景调查和培训考核,签署保密协议。
实行回避制度,候选人近亲属、竞选团队成员不得参与计票。
岗位分工制衡:
设立唱票员、计票员、监票员三权分立岗位,三者分别由不同机构人员担任(如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会组织代表),相互监督、互不兼任。
重大选举可引入国际观察员或独立审计机构,全程见证计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