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柱作用
隔离防护:用于道路隔离、物业小区防护、市政施工区域隔离等,划分不同区域,防止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危险或禁止区域。
警示引导:在城市路口、人行道口、高速公路收费口等位置,提醒驾驶员注意路况、减速慢行,引导车辆行驶。
替代路锥:可顶替路锥的使用功能,相比路锥,弹力柱更稳定,不易被风吹倒,且可长期重复使用。
道路指示牌的设置规范和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 部分: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等相关文件,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布局与信息
应综合考虑、布局合理,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重要信息宜重复显示。
传递的信息应清晰明确,简洁易懂,不得有歧义,且不应传递和道路交通无关的信息。
设置位置
一般情况下设置在道路行进方向右侧或车行道上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左侧或左右两侧同时设置。
安装在路肩上的标志,其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为 1.8-2.5m;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的标志净空高度要求在 5.0m 以上,三级、四级公路一般为 4.5m。
应设置在醒目的地方,不能有杂物遮挡,且要安装牢固,不得设置在可移动的物体上,除非是施工标志牌等特殊情况。
设置规范
间距:防护桩的间距应根据防护对象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一般在道路防护中,间距可能在 1 - 3 米之间;在停车场中,间距通常根据停车位的大小和布局来确定,一般为 2 - 5 米。
埋深:防护桩的埋深要保证其稳定性,一般来说,埋深应不小于桩长的 1/3 - 1/2。例如,一根 3 米长的防护桩,其埋深应在 1 - 1.5 米左右。
垂直度:安装防护桩时应保证其垂直度,偏差一般不应超过桩长的 1% - 2%,以确保其防护效果和美观度。
警示标识:防护桩通常需要涂覆醒目的颜色或安装警示标识,如反光条、警示灯等,以便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能够被清晰地识别,起到更好的防护和警示作用。
城市道路隔离:根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交通道路上分隔栏杆在有行人穿行的断口处应设置分隔柱,分隔柱间距宜为 1.3 米至 1.5 米。不过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城市会根据当地交通状况进行调整,如蚌埠市延安南路与兴民路交叉口的隔离桩,用于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流,间距在 1.5 米至 1.6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