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用大数据紧盯电梯安全
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B南区9栋的4号电梯里,一个电梯困人救援提示牌上的二维码格外显眼。掏出手机对准提示牌上的二维码一扫,电梯的基础信息、检验信息、维保信息等健康状况立即呈现。
二维码背后,是贵州省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局利用大数据建起的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电梯是否按时维保、发生困人事故的电梯的具体位置、运行的电梯中哪些存在安全隐患等信息一目了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的数量迅猛增加。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全省范围内拥有电梯数量为42383台;2018年全省范围的电梯数量提高到了70995台,增速接近60%。一同增长的还有电梯安全事故。乘客等待救援时间过长、救援效果不佳是全国性的电梯救援难题,原有的救援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贵州省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龚良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花果园这个拥有320幢高楼、2496台直梯、96台扶梯的超级小区里,随着楼盘陆续交房,大量业主装修时用电梯拖运重物,电梯超载、使用不规范常常引发电梯故障。
过去,这些维保电梯的信息都登记在纸上,哪些维保过、哪些没有维保过,信息不易查找,还易出错。龚良睿坦言,过去对于电梯安全的管理过于粗放,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如何快速找到问题电梯的位置,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个巨大考验。
为了不让电梯成为吃人的铁老虎,2015年底,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开始投入使用,有多少电梯即将检修,哪些已经超期维保都会自动提醒,就连这台电梯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困人情况等都有大数据系统记录在案。监管让隐患电梯无处遁形。
除了二维码,救援提示牌上面的两组数字同样引人关注。一组是救援电话12365,另一组则是这部电梯的编号。像这样的标牌,在全省7万多台电梯内都已经悬挂,相当于给每部电梯配了一张身份证。龚良睿介绍,当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时,只要拨通12365,告诉接线员电梯编号,就可以定位困人电梯位置和责任维保单位,维护人员就能迅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构建起电梯困人三级响应救援处置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乘客等待救援时间过长、救援效果不佳的难题。贵州省质量监督技术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宋万贵表示。
在宋万贵看来,电梯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信息对称显得尤为重要。贵州省电梯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设立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指挥中心24小时有人员值守,实行全省统一接警。
找到事故电梯位置后,以电梯签约维保单位作为1级救援响应,限定其30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若直接负责的维保单位不能及时赶到,则安排网格维保附近维保单位作为2级救援响应,保障救援的及时实施。当1、2级救援响应都得不到实施时,公安消防等社会力量将成为3级救援响应。
根据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1日到3月15日,贵州省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次数达到2906次,日均救援次数约39次;发生困人电梯数为2473台,困人率为3.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为8分钟,远低于30分钟的国家规定。
在龚良睿看来,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电梯维保市场的混乱重要原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电梯的维护保养及其应急救援,应当是由业主所选择的维保单位负责,每15天就需要对电梯进行1次维护保养。
而现实情况却是,在贵州全省电梯增速接近60%的情况下,相关的监察、检验、执法队伍人员却保持不变,人机比的矛盾非常突出。同时,一些电梯维保公司未能按时对电梯例行检修,或者不按规定对电梯的各个部件一一排查,导致隐患。
现在,维保公司对电梯进行维保时,维保人员需要使用特定的手机在维保工作开始和结束时,两次对感应区域进行打卡,系统会自动记录打卡时间,从而确定维保人员的每次维保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