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水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质化验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新型的高效絮凝剂和絮凝池也相应地得到了大力开发,同时絮凝的形式也由动态絮凝向静态絮凝逐渐过渡,并朝着高效率、低能耗的方向不断发展。
根据水质检测的要求,主要可以将检测项目分为常规指标检测和非常规指标检测,新国标也都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毒理学原有的指标项目也进行了相应的增加,如:无机化合物从原有的10项增加至现在的21项,有机化合物从原来仅有5项增加至53项,还有消毒剂、微生物指标等也都有所增加,这些新增的项目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如今对水质安全的重视。新国标项目的设置完全符合当今国际上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项目增加的趋势,并且已经基本与国际先进水质标准接轨。
新国标中还增加了大量有机物指标,其中主要包括:农药、有机污染物、等,尤其是在常规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耗氧量这一有机物的综合指标,耗氧量(以O2计)不超过3mg/L,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6mg/L时为5mg/L。这一项目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想要控制有机物综合指标,必须对受污染水源的水质进行控制。而且,新国标列入了耗氧量、氨氮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新国标对水源水污染现状的重视,这必将促进我国受污染水源水饮用水处理能力的提高。
基础资料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宽、河深、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究成果等。